软文世界 让软文投放更简单

在云计算时代,软文世界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网媒资源对接与交付模式的转变,让软文投放更简单。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学堂 > 新闻稿导语写作格式与案例分享

新闻稿导语写作格式与案例分享

来源:软文世界    2021-06-15 14:49:49

  我们在新闻稿学习中,了解了一篇新闻稿导语的重要性。

  那么所谓导语就是为了能够快速吸引阅文者的注意力,产生继续阅读的动力。

  网上关于新闻稿导语的形式,动辄就是几十种,但大多数都非常的类似。

  因此,我为大家重新总结、归纳、精简了一下:

  第一,一语道破法。

  就是用最简短的文字把新闻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举个例子: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体宣布,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发布的新闻稿中,导语就是五个字:日本投降了!

  而就是这五个字,被当时的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这种导语写作,适合一些事态重大、影响范围广、时效要求高、内容独一无二的新闻稿。

  比如一家保险公司在当地的年度保费,第一个突破30亿元。

  它发出来的新闻稿导语就是:保费突破30亿元大关!

  第二,设置悬念法。

  这个导语写作方法,我们用得也非常频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卖关子。关键的事情先不说,先去吊起阅文者的胃口,让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来找到答案。

  举个例子,有一篇新闻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各位旅客,本车上一位旅客突发疾病,如果你是医务工作者,请速与乘务员联系、请速与乘务员联系……

  这条新闻一开始,就将一副紧张的场面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阅文者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而且重复了两遍“请速与乘务员联系“,把紧张的场面渲染到了极致。

  阅文者会想——车上有医务工作者吗?这位旅客能获救吗?这样的悬念能够吸引阅文者继续读下去。

  再举个例子,我在线下进行新闻稿写作培训时,做了一个现场练习,就是针对这次公文写作课程的举办写个新闻稿。

  有一位学员写的导语是——公文写作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这就是运用了设置悬念法。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写东西都是很头疼的,公文写作更是麻烦。而这篇新闻稿一开头就告诉你公文写作可以变得很简单,吊足了阅文者的胃口。

  第三,前后对比法。

  也就是在导语的描述中,构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或者是心情,以造成巨大的反差,来吸引阅文者。

  比如这条新闻的导语:美国的经济正在全面复苏,但是副总统的儿子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取救济金。

  这个导语的对比在于,前面一句话是经济复苏的喜庆局面,后面一句话是副总统的儿子都在领失业救济金,两者造成巨大的反差。

  又比如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这么写的:这里的土地极度贫瘠,只有石头与沙子,然而地质学家在3200米的低下发现了大量石油与天然气。

  再比如一家公司的新闻稿导语这样写:公司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但公司总经理室指出未来的五大挑战。

  前半年都是公司完成各项指标的,这是让人欣喜的。但后半句马上点明公司面临更大的挑战,两者之间造成了强烈对比。

  第四,特写镜头法。

  这个方法就是用文字的形式,将某个点故意去放大,这个点可以是某个场景、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个声音、某个表情。

  比如,某家公司召开了员工运动会,它的新闻稿是这样写的:“精彩,实在是太精彩了!”办公室XXX主管这样评价此次运动会。

  这个导语就是用一个特写镜头,对准了一位员工的声音。

  再比如,一所高校举办了一次感人至深的讲座,它的新闻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2020级的新生XXX,离开报告厅时还在不断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她说自己带来的一包餐巾纸都用光了。

  这个导语则是用特写镜头锁定了一位普通的学生以及她听完报告后的状态,用“带来的餐巾纸都用完了”这样一个特写,为阅文者构建了画面感。

  又比如这篇新闻的导语是这么写的:眨眼之间,他已经在青藏高原奋战了30个春秋。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

  这个特写镜头则是对准了这位地质工作者的样貌,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感觉他沧桑而又伟岸的形象,就伫立在眼前。

  第五,提问作答法。

  问题总是比平铺直叙要吸引人,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也是新闻的功能之一。所以,在导语中,先抛出阅文者感兴趣的话题,再通过新闻稿进行一个回答,让整篇文章具备了一个整体性。

  比如,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行政服务中心9点就上班,为何来办事的老百姓却进不了门?

  这个问句引起了阅文者的疑惑,已经上班的行政服务中心,怎么来办事的人连门都进不去?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再比如,一家企业写的新闻稿的导语是这样的:有客户主动上门办理业务,为何值班的客户经理一拖再拖?

  这个问句也让阅文者疑惑——客户都主动来了,有钱还不赚,到底意欲何为呢?

  第六,诗词名句法。

  这里的诗词名句,可以是古典的诗词,也可以是一些名言名句,甚至可以是一些现代流行的歌词等。总之就是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字,把阅文者迅速带进作者设置好的那个场景之中。

  比如,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干部党支部举办迎国庆系列活动。

  又比如:

  “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曾穿过人山人海”,公司成功举办了年轻员工定向拓展训练。

  第七,拟人修辞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作导语,会让阅文者觉得活灵活现,充满人情味,给人一种亲切感。

  举个例子:

  “嗨,大家好!”公司新址办公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这里就是把大楼进行了拟人化,用打招呼的方式与员工进行了见面。

  再举个例子:

  船头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公司员工赴西湖疗休养圆满结束。

  第八,化整为零法。

  也就是把完整的句子,用几个简单的词汇或者词组进行罗列。

  而这些词汇或者词组,往往就是整个导语甚至是整篇新闻稿的关键词。这样写既能够简单明了,又能够引发阅文者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

  100辆车!500个人!20个昼夜!4000起报案!公司大灾理赔工作圆满结束!

  这里的100辆车,500个人,20个昼夜,4000起案子,其实就是点明了大灾理赔中出动的车辆之多,参与的人数之多,时间之长,案子之复杂,把大灾理赔工作的不容易一一表达了出来。

  第九,交代背景法。

  交代背景法,可以用一些历史典故、寓言哲理,或者是当下的一些大背景、大事件、热点词汇作为背景来引入到新闻稿中的具体事件。

  举个例子:

  1994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它的导语是这么写的: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任职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以捕蛇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养蛇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这个导语就是借助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这篇名著作为事件的背景。

  再举个例子: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公司选派8名优秀党员干部赴西部对口单位支援建设。

  那么很显然,这篇新闻稿所交代的背景就是党的十九大。那么利用这样的大背景、大事件,自然就拔高了整篇新闻稿的政治站位。

------分隔线----------------------------
转发到:
------分隔线----------------------------
加入软文世界 发稿快人一步
立即注册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微信同号)
17665415159

微信客服